大唐兴国禅寺始建于公元645年即唐朝贞观十九年。历经辽、金、元、明、清五个朝代。史志记载,唐太宗李世民东征高丽时,曾经夜宿大城山,后得胜归来,在此山建寺,取兴国安民国家永世兴旺之意,定名为大唐兴国禅寺。1976年唐山大地震中寺院被毁,此后荒寂了数十年。因寺周遍植花椒树,民间又称花椒寺。 大唐兴国禅寺是一座正在恢复建设与加快发展中的佛教寺院,位于唐山市大城山公园西南部,占地面积71.8亩,复建后将成为弘扬佛教文化、传承兴国祖业的平台,是僧众和信众佛事活动的场所,也是唐山市旅游观光的圣地,更是唐山市标志性建筑之一。    目前,寺院现有佛像共计143尊,僧人近30余人。近年,在市、区统战部和民族宗教事务部门正确领导下,在宗教界同仁大德的关心支持下,大唐兴国禅寺从实际出发,充分结合唐山市十大特色园区“唐人文化园”的发展目标,突出唐人文化寺庙建筑风格,打造“人间佛教”众缘和谐品牌。继续巩固开展“一争双创”和创建“和谐寺院”的爱国爱教主题实践活动成果,深化落实创建“和谐寺观教堂”考核评分标准,着力推动寺院佛教文化、历史文化和建筑文化“三位一体”的发展。实行“三个相结合”,即:日常佛事活动与佛法教义传承相结合;大型法会活动与佛节祈福圆满相结合;年度纪念活动与佛教慈善募捐相结合。年度大型“浴佛节”法会和“7.28”祈福法会暨“和谐唐山,从我做起”吉祥传灯法会,让万盏吉祥灯照亮大地,祈福人类与和平。同时,严格恪守佛教戒律,规范在家信众行为,经过佛教解经培训学习,近100名戒子受戒圆满。 大唐兴国禅寺现任住持释本权法师,面对唐山大唐兴国禅寺的旧址,在佛前发下广大宏愿,在冀东复建大唐兴国禅寺,复兴古刹,重塑金身,护佑一方百姓平安吉祥。本权法师说:“至大唐兴国禅寺全部完工,还需10年时间”,并挥毫写下“历史重光,兴国重光”的墨宝以明志。    “三世一切诸如来,最胜菩提诸行愿”。本权法师受命于危难之时,在筹建最艰难的时期接管大唐兴国禅寺,荷担如来家业,发大愿,众生无尽,弘法利生的使命无尽。       2003年12月6日,大唐兴国禅寺复建奠基。原址复建后的大唐兴国禅寺坐落在唐山市路北区大城山主峰南侧,占地面积70余亩。寺周层峦叠翠、草木葱郁,与凤凰山咫尺相望。大唐兴国禅寺采用复古式唐代建筑风格,整个设计集我国唐代寺院建筑艺术之大成,规模宏大,气势磅礴,注重历史文化传承,把建筑艺术与宗教场所完美的结合起来,体现了佛教艺术的智慧、浑朴、庄严、肃穆。大唐兴国禅寺主体建筑沿中轴线自南向北为山门、天王殿、大雄宝殿、观音殿、藏经楼、万佛堂。建寺的资金均来自十方供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