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年6月8日(农历五月十四日),五台山碧山寺三坛大戒法会进入第十四天,数百位戒子列队排班齐集于雷音宝殿前,虔诚恭候,准备着登比丘坛,受比丘戒。碧山寺三坛大戒之二坛正授比丘戒

是日上午,碧山寺内钟鼓齐鸣、法幢高悬,众新戒沙弥衣钵齐备,在开堂大师父隆悟法师、陪堂二师父正明法师及诸位引礼师父的带领下,依序排班列队,从法堂至戒坛长跪俯伏于沿路两侧,至诚恭迎三师七证。

恭请得戒和尚妙江大和尚、羯磨阿阇黎达云法师、教授阿阇黎宽律法师登坛升座,为众新戒沙弥传授比丘戒;恭请觉明法师、惟证法师、义泉法师、义永法师、昌义法师、义强法师、汇远法师为尊证阿阇梨,证明受戒。新戒代表乞请十师

恭请十师

众新戒子长跪俯伏恭请十师

俯伏恭请十师

“三师七尊证”至护国戒坛殿于佛前拈香,戒子代表依次虔诚顶礼十师,感念各位大德不舍悲心,不辞辛劳,为诸戒子传授比丘戒。随后,大众齐诵大悲咒,十师依次登入戒坛,展和合具,普礼三拜,以表大众和合无违诤,是乃可得同受戒之佛制。接着,三师举腔,迎请三宝,证盟受戒。十师于佛前拈香

众新戒沙弥分为三人一坛,依次排班进入戒坛,在“十师”的共同见证下,如法受比丘大戒。依于佛门律仪,如法讫戒,如理观想,三翻羯磨后,即得清净比丘戒。十师依次登入戒坛

比丘具足戒是比丘必须受的大戒,是最重要的戒,也是“由凡入圣”的最重要途径。比丘坛传授之“具足戒”,又作“大戒”、“近圆戒”,有亲近涅槃之义。持守具足戒者,于一切境界中精勤修习,择善离恶,趋于圆足,故名“具足戒”。比丘依于此戒,荷担如来家业,上求佛道,下化众生,了知诸法实相,但愿众生得离苦,不为自身求安乐,发弘化度众之愿,行广利有情之事。戒子排坛肃立,循序依律,于殿外肃立静候

碧山寺位于五台山台怀镇东北约2公里的北台余脉北山(今名华严谷)之麓,因此又名北山寺,始建于北魏孝文帝时期(472—493年),在明代亦称普济寺。清代乾隆年间改名为碧山寺,宣统年间,又称为广济茅蓬。碧山寺坐北朝南,占地面积19865平方米。中轴线上自南而北依次为天王殿、雷音宝殿(毗卢殿)、护国戒坛殿与藏经楼。寺前有照壁、牌楼,中轴线两侧分别建有配楼、禅房、钟楼、鼓楼,伽蓝殿、祖师殿。整个寺院布局严谨,建筑古朴,是驰名中外的十方禅寺。戒子静候登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