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和平”的定义是什么? 东西方以及佛教对“和平”各有不同的解释。西方文明认为, 和平是通过止息人类战争与杀戮而达到的一个现象;东方文明对和平的诠释则比较含蓄,可以用两个字来表达,那就是“和气”。“和气”生财、 “以和为贵”以及“家和万事兴”等等。东方文明认定,人与人,族与族, 乃至国与国之间,如果彼此保持和气,一切都能转废为兴。这也是孔老夫子提倡“大同世界”的愿景。中国对和平的侧重点在于“大家一团和气”。 佛教则对“和平”的定位又是如何呢?佛教赋予“和平”直接了当的意义,就是“平等”。也就是说人类只有做到“平等”,才有“和平”可言。 否则,纷争是不会停止的。如何做到“平等”才是关键,当今佛门大德星云大师更这样强调。平等心,必须从人类心灵上来训练。如果每一个人都有“平等”观念,就是“人同此心,心同此理”,我们不必刻意追求,“和平”也会自然呈现。 

比如饮食文化,世界上不同民族对饮食都拥有自己的习惯与礼仪, 其态度以及就食的方式,我们从中可以窥见对“和平”的不同诠释。